黄帝内经说什么-徐文兵_梁冬全6册_章节50_第二章东方人容易得什么病

健康养生   2021-06-24 22:01   1106   0  

异法方宜

第二章:东方人容易得什么病

东方就是日出的地方,日出之地,主生。“东方青色,其类草木”,东方是草木绝对茂盛的地方。

曹操的诗,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,后边儿还说了一句,“百草丰茂”。曹操东临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冀东,所以,《黄帝内经》上指的实际上是秦皇岛那个地方,“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”!

这里所说的东方还没有到达现在所谓的东三省,仅仅是胶东半岛,再到江苏、连云港这一带,以及浙东。在那个年代,中国的版图就达到这儿。

东方也叫“鱼盐之地”。我们现在说的南方,福建、广东这些靠海的地方,也都叫鱼盐之地。但当时中原的势力范围还没到这么远。

经文:

故东方之域,天地之所始生也。鱼盐之地,海滨傍水,其民食鱼而嗜咸,皆安其处,美其食。鱼者使人热中,盐者胜血,故其民皆黑色疏理。其病皆为痈疡,其治宜砭石。故砭石者,亦从东方来。

东方:天地所生之福地

古时候的“东方”指的是哪里

梁冬:上一次我们讲到黄帝向岐伯请教治病的问题,岐伯对曰“地势使然也”,然后《黄帝内经》说“故东方之域,天地之所始生也”,这里开始讲东方了,请徐老师为我们解读。

徐文兵:我们先定坐标。黄帝向岐伯请教的是“中原地区”,那个时代中原地区的东边儿是哪里呢?

《黄帝内经》的成书年代是在汉朝,也就是公元零年前后,可这门学派的思想是从上古传承下来的。所以,我们研究书中所说的那个东方之域,就要先看这个古书里的东字是怎么写的?

繁体字的“东”中间是个日,然后又套了个木,把“日”“木”套在一起,构成東方的東。这与我们中医的五行理论是对应的。

东方就是日出的地方,日出之地,主生。“东方青色,其类草木”,东方是草木绝对茂盛的地方。

东方就是日出的地方,日出之地,主生。“东方青色,其类草木”,东方是草木绝对茂盛的地方。

曹操的诗,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,后边儿还说了一句,“百草丰茂”。曹操东临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冀东,所以,《黄帝内经》上指的实际上是秦皇岛那个地方,“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”嘛!

不过,这里所说的东方还没有到达现在所谓的东三省,仅仅是胶东半岛,再到江苏、连云港这一带,以及浙东。在那个年代,中国的版图就达到这儿。

所以,这一篇也称东方为“鱼盐之地”。我们现在说的南方,比如福建、广东这些靠海的地方,也都叫鱼盐之地。但对不起,当时中原的势力范围还没到这么远。

梁冬:而且,估计那个时候南方还都是森林呢。

徐文兵:当时的南方就是百越,我们叫南蛮,还是个不开化的地区。

当时的南方就是百越,我们叫南蛮,还是个不开化的地区。

梁冬:有一个朋友,他说广东的问题就是“开化太晚,开放太早”。广东的朋友别生气,这不是我的看法,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。但在历史上来说,那个时候南方的确还没有开化,就跟美国最初也没开化是一样的。

徐文兵:所以,就要流放一些人往那儿去!话说回来,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,《黄帝内经》里说的这个东方指的大概就是北起秦皇岛到连云港,再往南到浙江、温州这一带。

日本人的祖先其实也源自东方

徐文兵:东方的特点是什么?生发之气大,再一个,草木丰茂。人呢?我们通过中医五行理论可以知道,东方对应的是人的肝脏,肝气升腾,这说明东方的人肝火、肝气都比较旺盛。

我们通过中医五行理论可以知道,东方对应的是人的肝,肝气升腾,这说明东方的人肝火、肝气都比较旺盛。

我们曾称日本为“东瀛”,“瀛”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出现的地名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事儿干了,就想长生不死,成仙!《山海经》上有传说,蓬莱往东的山上有三个仙岛,其中有个仙岛叫“瀛洲”,据说住在这里的仙人长生不死。秦始皇听信了这些话,然后就派了我的老祖宗徐福带了三千童男童女,去到“瀛洲”求仙,想得到长生不死的药。

这三千童男童女正好是秦始皇征服云南以后,从那儿弄过来的,他们就是日本人的先祖。所以,现在很多日本人经常到云南去祭祖。

这三千童男童女正好是秦始皇征服云南以后,从那儿弄过来的,他们就是日本人的先祖。所以,现在很多日本人经常到云南去祭祖。

梁冬:有一年,张艺谋拍过一部电影叫《千里走单骑》,高仓健主演的,讲的就是一个日本人在云南的故事。

徐文兵:对。你知道日本人为什么要那么做吗?他们是在追溯自己的祖先,三千童男童女的血脉是从云南过去的,都是丽江人民。

2.“鱼盐之地,海滨傍水。其民食

鱼而嗜咸”

海鲜虽味美,吃法要讲究

吃海鱼太多,身体易生内热

徐文兵:从秦皇岛再往东,毛主席在诗里写道:“秦皇岛外打鱼船,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?”所以,这个地方的人不像中原人那样吃牛羊肉,而是吃鱼。傍海,是鱼盐之地,多的是生猛海鲜。

为什么叫它鱼盐之地呢?

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明的诞生,首先离不开水,尤其是淡水;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离不开盐。比如四川这个地方出井盐。即使到现在自贡井盐还是很有名的,用井盐腌制腊肉、咸菜,特别好吃。所以东方文明的诞生,很大因素就是因为靠海,不缺盐。在东方,吹的风都有鱼腥味儿,有盐的味道,所以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就是吃一些海产品,也就是“嗜咸”。而且,他们饮食中不由自主地就多了股咸的味儿。平时呼吸,吸进去的都是海风!

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明的诞生,首先离不开水,尤其是淡水;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离不开盐。

梁冬:没有盐,人就提不起肾气。而且,整个人浑身都是软的,脑子都动不起来,因为肾主脑髓!

没有盐,人就提不起肾气。而且,整个人浑身都是软的,脑子都动不起来,因为肾主脑髓!

徐文兵:但是盐吃多了也不好,会得高血压。而且,它还会使血脉凝气,就是令血液变得黏稠。举个例子,我们把盐水溶解在液体里,放置的时间长了,液体就容易发稠。所以,如果东方人吃盐太多,就会让自己“热中”,体内产生大量的热,发到体表上,就长疮(chuāng)、痈(yōng)、疥(jiè)子这些东西。不住在海边的人,大家平时的饮食也要特别注意,别去赶时髦天天吃海鲜,否则容易落下病根。

吃虾不吃虾眼,等于白补

徐文兵:有人问我,可不可以吃海鲜?我回答,海鲜比较凉,最好少吃点。但是,很多人就反驳我说:“哎,虾不是能壮阳吗?那个海马不是能壮阳吗?你为什么说它是凉的呢?”

有些东西你没怎么吃过或者少吃一点,吃了以后充分把它消掉、化掉,为你所用,它就能让你发热。但如果你一下子吃得太多,要么就堵在那儿,要么就过敏。

这就涉及消化能力和摄入量的问题。比如说,有些东西你没怎么吃过或者少吃一点,吃了以后充分把它消掉、化掉,为你所用,它就能让你发热。但如果你一下子吃得太多,要么就堵在那儿,要么就过敏。

所以说,海鲜这种高蛋白的东西是把双刃剑。第一,它被称为发物,吃完鱼、虾以后容易过敏,身上起很多又红、又大、又痒的包,这难道不是让人“热中”吗?还有的人吃完海鲜后,有沉寒痼(gù)冷积在身体里,不但不消化,反而让身体更“寒”了。真正吃海鲜的人,其实是有讲究的。海鲜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矛盾体。比如吃虾,光吃那个虾段,不好消化,想好好消化,那得吃哪?

梁冬:虾皮?虾头?虾须?

徐文兵:虾头!尤其是虾的眼睛。吃虾的时候,把虾的眼睛取下来吃,就是壮阳了。要是光吃虾段,有可能吃得胃里面沉甸甸的,难以消化。因为海鲜的阴阳属性不一样。海边的渔民都是把虾捞出来,虾身子卖了,自己留着虾眼睛吃。

吃虾的时候,把虾的眼睛取下来吃,就是壮阳了。要是光吃虾段,有可能吃得胃里面沉甸甸的,难以消化。

梁冬:哈哈哈,原来是这个样子的。

3.“皆安其处,美其食。鱼者使人

热中,盐者胜血”

吃盐多的隐患——皮肤黑、肾亏

鱼毒、热毒危害大

梁冬:“皆安其处,美其食”是什么意思,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难道是因为这个地方物质条件比较好,所以人们不爱折腾吗?

徐文兵:有些人是非常得天地之眷顾的。上次我讲印度人,在印度那地方,往土里插根棍子都能长成一棵树,海里随便撒一网,捞上来的都是能吃的东西,而且还是高蛋白的。所以,人们不需要太多的劳作。

说到高蛋白食物,你看有些地方吃的大米,黏度特别差,因为什么?含糖分高,含蛋白质少。真正好吃的米是黏米:是黄米,黄色的。黏米就是含蛋白质相对多一点的米。补身体就得多吃蛋白质,蛋白质要是补充不够的话,身体发育就差一点。

在东方,天地之所生,啥都有,不用人操心。所以,这里的人就“安其处”,不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发愁,而且吃得都很美。

在东方,天地之所生,啥都有,不用人操心。所以,这里的人就“安其处”,不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发愁,而且吃得都很美。

梁冬:这儿的人如果要求不高的话,其实活得还可以,是吧?

徐文兵:但是呢,有一利就有一弊,这些鱼盐的东西吃多了以后,就会产生一个问题,就是后面讲的,“鱼者使人热中,盐者胜血”。

吃盐过多,皮肤就会发黑、变粗

徐文兵:注意,我们说的鱼不是淡水鱼,是海鱼。吃这种咸味重的海鱼会让人“热中”。也就是说,人如果吃这种高蛋白的东西太过了,那些鱼毒或者热毒就会慢慢地集中在人体的肠胃里。集中久了,它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,在人的体表探出个小头,喷发。

吃咸味重的海鱼太过了,会让人“热中”。

梁冬:所以这就叫“盐者胜血,故其民皆黑色疏理。其病皆为痈(yōng)疡”吧?

“有诸内,必形诸外”,身体里面热的东西太多,一定会跑到体表。

徐文兵:对,“痈疡”就是说身上会长出疮疡和疔疮,就像火山爆发一样,冒出个小口,排出点脓,排出点血,最后收口。这就叫什么?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,身体里面热的东西太多,一定会跑到体表。

“盐者胜血”,就是说吃盐多的人血液变得黏稠,或者血的颜色会发黑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咸入肾,盐是补肾的,而水又克火。所以,老吃海盐的人,皮肤的颜色也因为血液黏稠而发黑。这也是海边的人肤色偏黑的原因之一。

梁冬:肾虚,血液又黏稠,那怎么办呢?

徐文兵:那就只能调脾胃了。上面是火,下面是水,这俩人老不和,老打架,所以只能从中来调。

吃太咸的东西,会让人的血液粘稠度比较高、比较黑,故其民皆黑色疏理。

梁冬:刚才讲到,“盐者胜血”,就是伤血。吃太咸的东西,会让人的血液黏稠度比较高、比较黑,“故其民皆黑色疏理”。徐老师,请问什么叫“疏理”啊?

徐文兵:“理”是我们皮肤的纹理,古人叫腠理。我们皮肤上有很多表皮细胞,每个细胞之间都有个接缝,特别细微,但是特别透气。

如果人摄入盐分太多,那排出盐分的途径是什么呢?就是出汗。所以,对于东方人来说,如果你想让自己排汗排得更痛快、通畅一些,那就别让身体里蓄积太多的盐分。

有些人的皮肤纹理比较疏松,不那么细腻,其实就是因为吃盐太多。我见过很多西方人都是吃得比较咸,口重,皮肤毛汗孔都比较大。有的女性特意去做美容,想把毛汗孔弄得细一点,其实平时少吃点盐就对了。

有些人的皮肤纹理比较疏松,不那么细腻,其实就是因为吃盐太多。

北京人管这种吃盐太多的人叫打死卖咸盐的了。意思是说,盐多没地方放,只好都放饭里面。

口重的人容易肾亏、耳背

梁冬:现在肾虚的人比较多,他们下意识地喜欢吃咸的东西,补其肾嘛。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肾亏呢?

徐文兵:肾亏有几个表现:一个是口重,我们说“精不足者补之以味”,这种人口味都特别重。大家一起出去吃涮肉时,一般饭店里的小料都是麻酱、香油之类的,我见过最恐怖的一个人,小料要的是香油,然后又把大约半瓶味精都放到香油里,就那么涮着吃。一看他的肾就特别虚。

肾亏有几个表现:一个是口重,我们说“精不足者补之以味”,这种人口味都特别重。

梁冬:很多年前,我留意到一个现象,现在终于理解了。我发现,但凡是夜场旁边,大多都有火锅店。男男女女,夜间出来吃宵夜,都爱吃火锅,而且特别喜欢点麻辣小龙虾吃。看来,他们都是一群肾亏的人啊!

徐文兵:对,肾亏还有个表现,就是对声音不敏感。肾开窍于耳嘛!

肾亏还有个表现,就是对声音不敏感。

这种人肾亏到什么程度呢?你说话声儿小他听不见,必须得用特大的声说。比如说到了一个夜店,普通人觉得震耳欲聋的,但人家却安之若素。这说明他的耳朵已经虚到特别严重的地步了。我见过好多搞摇滚的人,整天就在那儿自己震自己,震到自己肾亏,肾亏精不足,然后就靠吸毒来提神。

梁冬:我认识一对老夫妻,这个老太太告诉我,她耳朵不好,后来就影响肾了。我想这很可能是老爷子晚上打呼噜造成的,她为了睡好觉,长年累月自己潜意识“关闭”耳朵的功能,结果反而影响到了肾。看来,这个肾亏问题是双向的,肾不好会伤耳朵,耳朵不好也会伤肾。

这个肾亏问题是双向的,肾不好会伤耳朵,耳朵不好也会伤肾。

4.“其病皆为痈疡”

东方人最容易生的毛病——“痈疡”

梁冬:“其病皆为痈疡”,这是什么意思呢?

徐文兵:住在海边的人,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,几代几代传下来,已经适应了。而现在很多人身处内陆,比如说中原、西北等地,也赶这个潮流,去吃海鲜,结果是什么?不言而喻。

东方人爱吃海鲜,身体最容易积热,长『痈疡』,医学上称为蜂窝组织炎。

有一段时间,北京流行吃水煮鱼,油大,味儿重,最后吃得很多人身上长疥子。现在医学上管这个叫蜂窝组织炎,就是说汗毛孔感染发炎,而且化脓流了出来。这种单个的疥子根比较深,它的漏管比较细,相当于钉子钉进去一样,我们就叫“疔”。有些人更严重,皮肤上的疥子是多头的,好几个脓头挤在一起,这叫什么?痈!就是挤在一起的意思。

这个疮和疡是有区别的。什么叫疡?它是“病”字边,里面一个姓杨的“杨”字那一边。如果你受外伤后没有很好地处理,表皮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,出现化脓,这就叫“疡”!其实,你看那个繁体的“伤(伤)”和疡的字根是一样的,左边是单立人儿,右边是一撇一横,底下一个容易的“易”。而“易”加上一个病字边就是疡!通俗地说,“疡”就是伤口感染。

如果你受外伤后没有很好地处理,表皮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,出现化脓,这就叫“疡”!

那什么叫疮呢?如果你受到了外来的伤害,伤口深到了肌肉,这个就叫疮!比如讲“疮伤”,我们内心受到很大创伤,是受创还是受伤?伤到表皮叫伤,伤到肉叫创,这个“创”再加个病字边,那是什么?流脓生疮。它不是外伤,是热中。

如果你受到了外来的伤害,伤口深到了肌肉,这个就叫疮!

像老吃海鲜的人,最后身体积了热,就从皮肤上流露出来了。这也是为什么东方人身上容易起“小火山”的原因,就是容易长痤疮、粉刺、青春痘这些东西。

梁冬:所以,我觉得中国的医生,一定要有自信!中国的肛肠科医生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医生。然也!然也!

5.“其治宜砭石。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”

要想除疮,就用砭石

徐文兵:再说下一句,“其治宜砭石。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”。

你得了疮和疡,肯定要清疮排脓!也就是说,要等这个脓长熟了,先出一个红头,然后再出个白点,最后等脓熟了,就是个脓包。

梁冬:我以为红头出了个文件呢。

徐文兵:老百姓都知道,脓包迟早有一天得挑破,你不挑它自个儿也得溃破,所以这就需要一个锋利的利器,好把这个痈、疮、疔、疽给划开,从而清疮排脓。这些脓毒卸掉了,皮肤自然就长好了。

因此,《黄帝内经》上说,“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”。东方有大量病人得了疮和疡,医生在给他们治的过程中,就积累了这种砭石疗法的经验。

梁冬:现在美容院里边那个用针挑破暗疮,基本就是这样的一个技术延续。

徐文兵:对,但暗疮我不赞成挑。你要是耐不住性子,急于给它挑,挑了之后,脸上就会留个永久无法愈合的疤。所以,得了暗疮的话,你一定要收敛自己的肾火。因为暗疮的这种脓和上面说的那种脓毒不同,肾火是你的真火,它不应该露出来。

那么怎么治这种痤疮呢?就是让暗疮收回去。你从外界摄入的毒,积存在体内,你得赶紧给邪气出路,让它出去。

你从外界摄入的毒,积存在体内,你得赶紧给邪气出路,让它出去。

我建议大家去读下我以前推荐过的一本书,那是我妈妈她们学中医的教科书,叫《医学心悟》。《医学心悟》是清朝程国彭写的。关于治火,他提出一个概念,叫子火和贼火。

《医学心悟》是清朝程国彭写的。关于治火,他提出一个概念,叫子火和贼火。

孩子犯错误了,你怎么办?拉回家好好教育,收敛一下就好了。那贼火呢?很多人都会觉得,杀伐赶走,怎么收拾它都不为过。

但你要是把自己的孩子当贼一样处理的话,这就大错特错了。青春痘是子火,得养。那么,我们就要厚土敛火,要补益脾胃,让它的土厚了,从而把肾冒出来那个火给压回去。

这里我们用的是补法来治子火。而对付贼火的办法,用的就是泻法了。围三缺一,给邪气一出路,这是不一样的。

梁冬:嗯,有道理,有道理。所以,大家如果得了青春痘的话,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,说明你还有真火在。

大家如果得了青春痘的话,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,说明你还有真火在。

徐文兵:好了,今天我们讲了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》的第一段,从东方来的人由于吃盐、海鲜比较多,会得疮和疡。而南方、北方、西方的人,也会因为自己的环境、饮食习惯而体质各有不同。

现在交通发达了,我们经常在外地跑,容易把自己闹个水土不服,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。理解了这些原理,我们才能避开不必要的疾病困扰。

博客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,赶紧抢个沙发~
发表评论
说明:请文明发言,共建和谐网络,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