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内经说什么-徐文兵_梁冬全6册_章节34_第六章身体跟天气斗,下场很惨

健康养生   2021-06-24 21:30   1747   0  

四气调神

第六章:身体跟天气斗,下场很惨

非典那年,北京那么多跟非典患者亲密接触的出租车司机,没一个得非典的,为什么?

寒的时候,你要努力让身体暖和一点;热的时候,你就要努力让身体凉一点,达成中和。这是一种养生和做人的中庸之道。外面怎么变,身体能感应到,也跟着变,绝对不要说一根筋儿地生活。

人体本身有一种保护自己的“卫气”,在平常,它是“罩”着我们的。当一个人的卫气特别强的时候,他的感染力也非常强。

经文:

天气清净,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,阳气者闭塞,地气者冒明,云雾不精,则上应白露不下。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。恶气不发,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槁不荣。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绝灭。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。

顺应天气,你就能活得很舒服

梁冬:在之前,我们讲到了春三月、夏三月、秋三月和冬三月。现在讲“天气清净,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”

只有你的心神随着天气的变化去走,春天养生,夏天养长,秋天养收,冬天养藏,你就会与天气和谐共振,活得很舒服。

徐文兵:这是“四气调神大论篇”的第二段。头一段讲了四气,也就是四季的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,以及人们应该怎样去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的道理。你看,繁体字的“应”(應)是带心的,底下是个“心”字。

感应是要动心的,只有你的心神随着天神,也就是天气的变化去走,春天养生,夏天养长,秋天养收,冬天养藏,你就会与天气和谐共振,活得很舒服。

为什么“四气调神大论”没讲“四季”调神,而是说的“四气”调神,其言外之意就是:当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春天温暖、夏天炎热、秋天肃杀、冬天寒凉的变化时,我们也应该顺应它。

什么是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。当环境鼓励你去生发、去创业的时候,那就是春天来了;当它很热烈地股市暴涨,大家都在创业,你也跟着去涨。

但当肃杀寒冷的秋冬来临,我们就要收一下,这就是能举一反三。这一点,大家一定要学会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是天地正常的变化,但是有正常就有不正常。如果天气反常的话,我们应该怎么办?

学《黄帝内经》,我们一定要能够想到它的另一面, 我们看一个词的时候,应该要想到它的反义词。如果你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,那你就想想与它相反的意思是什么?比如“天气清净”,它的相反意思就是“地气浑浊”。

我们经常说“天气”,气是看不见、摸不着的,它是一种能量。而地是有形的,地势有高低起伏嘛。

还有,用一些道具摆出尖锐的形状后,它就带着一种杀气,或者是一种戾气。所以说“天气”对“地势”,“清”对“浊”,那“净”呢?眼不见为净。《西游记》里的沙僧叫悟净,为什么叫“悟净”?“净”是什么?眼不见。有时我们看见风,看见水,挺干净的吧?但是沙僧的本领是什么?他悟到了貌似干净的水和风里面有东西。所以,风的繁体字“風”里面有个“虫”字。水尽管那么清,那么净,但它里面有微生物。

“悟净”是说能悟到、看到有形的的物质;“悟能”是指能悟到气的境界,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。“悟空”则是能悟到“气”背后的东西,无中生有。

即使在没有发明显微镜、放大镜的情况下,我们用心也能体会到水里面是有东西的。

梁冬:噢,悟净是这个意思啊。

徐文兵:所以,悟净是说能悟到、看到有形的的物质。但是还有些物质,它也存在,我们看不到,但是你不能因为看不到就否定它的存在。是吧!

梁冬:沙僧还那么有文化。

徐文兵:但是比沙僧级别更高的是猪八戒。

梁冬:“悟能”。

徐文兵:什么叫“悟能”?

梁冬:“能”是能量的意思。

徐文兵:猪八戒能悟到气的境界了,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。沙僧悟到的还只是物质境界,所以猪八戒的武功、智慧水平比沙僧高,他能悟到推动微生物背后的能量,所以他叫“悟能”。

梁冬:“悟空”怎么解呢?

徐文兵:气的后面就是空。什么叫“空”?就是玄。我们说气是一种能量,它还是“有”,而“有”的背后就是“无”了,无中生有,这就是孙悟空的水平,更高。

影响四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天气,而天气是一种能量,它是看不见的,是清澈的。

这是三种“悟”的层次,简单的一个名字就代表了一种概念。所以,天地清净里,“清”对“浊”,“净”对“污”。

草木有荣枯,人亦如此,所以,顺应四时变化,方能从容不迫。

2.“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”

天地和谐,人才平安

徐文兵:“天气清静”的下一句话是“光明者也”,“光明”对什么?

梁冬:黑暗。

徐文兵:幽暗或者晦暗。太阳出来了叫“光”;太阳被云遮住了,叫“晦”。就是晦明,明对暗。为什么要举它的反义词呢?这要说到下一句我们才能理解。天气是清净、光明的,我觉得这中间漏了一句话,即地势是阴暗、晦浊的。

接下来叫“藏德不止”。我们学《易经》,都知道里面有句话叫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请问“藏德”的地方是指“地”还是“天”?

梁冬:地嘛。

徐文兵:所以把“地势是阴暗、晦浊的”的话加上大家就能理解了。天气是清净、光明的,地势是阴暗、晦浊的。正因为有了天和地这对阴阳之间的互动,才会有“地藏德”。

如果天气是清净、光明的,而地又封藏得很好的话,大自然就处于一种常态,就不会乱套,不会出现地震、山崩等自然灾害。

什么是“不止”?天体运行不止!

地势在那封藏不露,所以星星才不会掉下来,天地才保持了固有的一种存在状态。有一个成语叫“杞人忧天”,忧啥?忧地崩天坠。天原本是运行不止的,现在它止了,所以掉下来了。就像人造地球卫星失去动力以后,慢慢就掉下来,坠毁了。你知道吗?发射地球卫星的时候,发射的速度如果能达到7.8公里/秒以上,它居然就能挣脱地球对它的引力而飞上去。正因为卫星的背后有推动其运行的能量,它才会环绕着地球运行不止。

地是阴暗、晦浊的,它能够封藏自己。只有地封藏得比较好,才不会出现地震、山崩等自然灾害。如果天气是清净、光明的,而地又封藏得很好的话,那这个世界是会“藏德”,会“不止”的,这时候大自然就处于一种常态。这就是“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”的意思。

梁冬:就是说,当大地闭藏得很好,能够令天体正常运行的时候,天才不会掉下来。

徐文兵:自然界才不会出现“杞人忧天”时那种地崩天坠的不正常状态。否则,前面提到的大自然里的“变态症状”就出现了。

梁冬:“天气清净,光明者也,藏德不止,故不下也。”这句话连起来应该怎么解释?

徐文兵:天是属阳性的,它应该是运行不止的;而地属静,主不动,它应该封藏得得体。只有天地配合好了,自然界才会保持现在这种固有的状态。否则,天地就乱套了。

3.“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”

天气一“变态”,人也“变态”

梁冬:接下来是“天明则日月不明,邪害空窍,阳气者闭塞,地气者冒明,云雾不精”,请问是什么意思?

徐文兵:这句话描述的是天地“变态”的样子,什么是“明”,天地的清净和光明,追根到底,它从哪儿来?一是从太阳来,太阳给了我们光,给了我们能量,推动了万物生长,这是“日”。第二来自于月亮。一个“日”加一个“月”,就是“明”!

如果太阳不普照大地或者月亮变得阴暗了,那么所有不正常的状态就会出现。天明是一种什么状态?天体运行的常态!当日月不明的时候,“邪害空窍”或者“邪害孔窍”,就是说当没有足够的光来照耀、温暖我们的时候,阴寒的邪气就会渗透到我们身体的孔窍里。

人体本来是封闭的,但它对外开放的有七个窍,七扇“窗户”。鼻子有两孔,眼睛有两只,一对耳朵,再加一张嘴,共是七窍。

当没有足够的光来照耀、温暖我们的时候,阴寒的邪气就会渗透到我们身体的孔窍——鼻子、眼睛、耳朵、嘴里。

梁冬:为什么人的眼睛、鼻子、耳朵都是两个孔,而嘴只有一个孔?

徐文兵:中医认为,顺应天地而生的人的这种形象代表了一种阴阳的格局。就像泰卦,“泰”对应的是好,“否”对应不好。那泰卦是什么?阴在上,阳在下。

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物,因为天地间是有交流的,地气蒸腾上天变成云,云变厚凝结变成雨降落下来,大自然有这种循环,才诞生了所有的生物。

阴在上,阳在下,如此才会有生命。如果反过来,就不会产生生命,因为阳是往上走,阴是往下沉的,这样就是个离绝卦。我们洗桑拿的时候,房里有个沙漏钟。刚进去时,那沙子在下面,进去以后一拧,沙子上来了。沙子属阴,空气属阳。沙子上来以后就开始漏,这时沙钟就开始动了,生命就开始了;漏完了,生命也结束了。胎儿在母体里的状态是头朝下,相当于沙漏里往下漏的沙子形状,等一出生,头一朝上,生命就开始了。

七窍是对外开放的,有阳光普照的时候,你接受的是阳气。如果阳气被遮住了,阴寒、阴邪就会通过这些窍深入到我们的体内,这就叫“邪害空窍”。

梁冬:开始计时了。

徐文兵:你在世上能留120年是老天规定的。所谓“漏”,就是人的脑髓逐渐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,通过脊柱、脊髓往下漏,然后滋养到全身各个地方,漏着漏着,漏没了,生命就结束了。所以,养生就是怎样去“节能减排”,让自己的脑髓漏得慢点儿。

梁冬:回到前面一个未完的话题,为什么人的眼睛、鼻子、耳朵都是两个孔,而嘴只有一个孔?

徐文兵:双数在上。

你在世上能留120年是老天规定的。所以,养生就是怎样去“节能减排”,让自己的脑髓漏得慢点儿。

梁冬:双数属阴。

徐文兵:人的乳头是俩,肚脐只有一个,阴在上,阳在下。我刚才讲了,七窍是对外开放的,当它们对外开放,有阳光普照的时候,你接受的是阳气。如果阳气被遮住了,阴寒、阴邪就会通过这些窍深入到我们的体内,这就叫“邪害空窍”。

梁冬:鼻子、嘴巴都能进冷空气,但眼睛和耳朵,邪气、寒气怎么进得去呢?

徐文兵:当然可以,沙尘就容易进到眼睛里去。为什么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眼睛普遍都小,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风沙。人为什么有耳垢、有耳油?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因为小虫子容易钻到耳朵里去。(如果你有耳垢耳油分泌的话,它一定是苦的,我也尝过,特别苦。)

梁冬:你怎么会有这种爱好呢?

空窍的“空”就是中医讲的穴位。

徐文兵:咱是医生,有些东西别人没尝,咱得尝过。

七窍,就好像是你身体暴露给外界的一个通道,如果窍外春光明媚,倒也无妨。但如果“日月不明”时你还“窗户”大开,那肯定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。

另外,空窍的“空”就是中医讲的穴位。很多穴位的名字里都有“空”字,比如说丝竹空穴。“丝竹”是什么?

邪气、寒气怎么进得去眼睛和耳朵?

梁冬:“丝竹”就是管弦乐嘛。

徐文兵:我问过不少人,大都不知道。有句诗叫“浔阳地僻无音乐,终岁不闻丝竹声”。古代用丝竹来象征管弦乐,“丝”是指弦乐,“竹”对应的是管乐。

丝竹空就在我们眉毛的根梢,它是三焦经的最后一个穴位。如果你有耳鸣、耳聋,听不到声音等症状,在这儿扎一针,你就又能听到音乐了。所以古人把这个穴位叫做“丝竹空”。在人体上,就目前来讲,官方承认的穴位有361个。

梁冬:从理论上来讲,应该是365个。

徐文兵:《黄帝内经》讲有365个,因为膀胱经在后背分成了四条经络,它把肺俞这个穴重复计算了,所以最后是365个。

为什么叫“穴位”?其实,这些地方都是身体里能量出入的地方。能量有出有入,入的那处地方叫“穴”,是凹下去的,这一块的气是往下沉的;但有的地方是冒气儿的,是往外突起的,那个穴叫“腧”,就是左边“月”字旁,右边一个“俞”——就是愉快的愉的那半边儿。这个正确发音叫shù。

从中医的阴阳角度来讲,应该叫“穴”和“腧”。但大家一说经络穴位,就认为都是往下凹的,这不对。比如,后背膀胱经上有对应人体十二脏腑的背俞穴,这些穴位的气都是往外顶的,都冒气儿,因为膀胱经属阳性。再比如说天突穴,也是往外突起的。“突”在古代是烟囱的意思,烟囱就是往外冒气的。

人体自有丝竹之乐。

天突穴在锁骨窝儿的嗓子眼处,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,它是往外冒的,还有像承山穴这些带有象形文字的穴位。往外突的都是冒气的。

“突”在古代是烟囱的意思,烟囱就是往外冒气的。

另外,穴位名叫“孔”、“空”、“穴”的,包括名字里含有“井”字的,都是往里凹的。

空和窍本来都是向外开放的,如果遇到“日月不明”,那些阴寒之气、邪气就会通过这些窍往里冲进我们人体里。

有的人患有花粉症,一天到晚打喷嚏,一说话,鼻子就囔囔的,这就叫“邪害空窍”了。

护好天突穴,免遭邪入肺。

鼻子本来是有预热功能的,你吸入冷空气时,它会先经过鼻腔加热一下。而且鼻腔里有很多毛,它还会过滤一下冷空气,把粉尘、污垢这些东西都堵在外面。但是当鼻子失去这种加热的功能后,冷空气,包括一些灰尘,就直接进入到肺里边去了,人就会咳。注意,是“咳”,不是“嗽”。“嗽”是食管里、胃里面的粘液往外排。而“咳”是气管、支气管里面的气和痰往外走。很多人就因为吸入了冷空气,或者是吃了寒凉的东西,通过胃来影响了他的肺,最后导致肺寒,这时候也会出现“邪害空窍”的现象。

梁冬:刚才讲到了鼻毛可以阻止一些脏东西进入体内。所以,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,不要随便剪鼻毛,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。

4.“阳气者闭塞”

天气反常,我们的身体容易被堵

梁冬:请问“阳气者闭塞”是什么意思?

徐文兵:人跟天地是相应的,当外面的太阳光和月光被蒙蔽的时候,我们自身的阳气也出不来。

人体本身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气,叫“卫气”,在平常,它是“罩”着我们的。当一个人的卫气特别强的时候,他的感染力也非常强,即使你没和他有身体上的接触,也能感觉到他身上的那种热量。

人体本身有一种保护自己的“卫气”,在平常,它是“罩”着我们的。当一个人的卫气特别强的时候,他的感染力也非常强。

梁冬:小伙儿火力壮。

徐文兵:“傻小子睡凉炕,全凭火力壮”说的就是年轻的小伙子阳气旺盛。但人体的阳气跟天地是相应的,当天地被蒙蔽的时候,人体的阳气就像进入了冬天一样,也会自然地收敛到体内。这时候就会出现阳气闭塞的症状,比如说鼻子不通气、鼻塞,这就是典型的阳气被闭塞住了的表现。

梁冬:我以前就觉得很奇怪,我以为是鼻涕堵住鼻子了,但我把鼻涕擤出来后,鼻子还是不通气。

徐文兵:因为有形的物质大家容易看到,无形的气一般看不到。

梁冬:那鼻子不通气的时候,我们按哪个穴位就可以稍微缓解一下?

徐文兵:迎香穴。就在鼻子的两侧,鼻唇沟附近。另外,治鼻子不通,我这里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,每个人都有个“小耳朵”,盖着耳朵孔的叫“耳屏”,这上面有一个点就代表了我们的鼻子我们可以揉揉这儿。揉完以后,鼻子就会通气了。

5.“地气者冒明,云雾不精,则上应白露不下”

人的身体绝不能受蒙蔽

梁冬:什么是“地气者冒明”?

徐文兵:《伤寒论》里有句话叫“其人叉手自冒心”,就是说有一种心脏病发作的时候,患者会把两只手交叉着“冒心”,就是盖住。什么叫“戴帽子”?穿靴戴帽,就是把头遮住或盖住。

那什么叫“地气者冒明”呢?地气属阴,它把阳气给遮住了,盖住了,这叫“冒”。中医里有个术语叫“眩冒”,“眩”就是眼前发黑。“冒”是什么?比如有人头不舒服的时候会说:“哎呀,我的头好像被一个什么东西裹着一样。”这就叫“冒”。“冒明”就好像戴着墨镜把阳光给遮住了。

梁冬:从这个角度来解释“感冒”是什么意思?

徐文兵:感冒就是你对外面的邪气产生一种感应后,随之出现的一种被蒙蔽的症状。很多人感冒后会出现“恶寒”,觉得冷,盖了好多层被子还是冷。你去量一下他的体温,其实在发烧,这说明寒气已经进入到他体内去了,这时候他不论盖多少层被子,没用。因为被子保护的是外面,但寒气已经进入到你的体内去了。所以,“感”是受到了影响,“冒”是被蒙蔽。日光和月光都被愁云惨雾给蒙蔽住了,人的精气神就出不来。

感冒就是你对外面的邪气产生一种感应后,随之出现的一种被蒙蔽的症状。“感”是受到了影响,“冒”是被蒙蔽。日光和月光都被愁云惨雾给蒙蔽住了,人的精气神就出不

我记得科学家在说恐龙灭绝的原因时,提出了一个理论:小行星撞地球。撞完后,粉尘一下就把日光给遮住了,出现了“地气冒明,云雾不精”的现象。结果地球一下变成了个冰窖、冷库了,所有的生物包括恐龙全部灭绝了。

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类似这样的问题,当没有阳气的鼓舞、激荡的时候,人体内阴寒的东西就会浮上来,比如鼻涕、眼泪这些粘液都出来了。

什么叫“痰迷心窍”?痰就是粘液的一种,一下堵在那儿了,结果这个人不是癫就是狂了。范进中举后疯疯癫癫的,最后是让他的老岳父胡屠户一巴掌扇出那一口痰,他才清醒过来。这也叫“地气冒明”,就是说体内的各种粘液把你的神明给遮住了,蒙蔽了。

什么叫“痰迷心窍”?就是说体内的各种粘液把你的神明给遮住了,蒙蔽了。

梁冬:所以,浓痰化不开也是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。还有“则上应白露不下”这段话怎么解释呢?

徐文兵:露水是怎么形成的?白天没有露水,为什么?因为有阳光普照嘛。到了晚上,大地完全被冰冻住了,也没有露水。凌晨正是下露水的时候,这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了露水。什么是“白露不下”?天地之间的交流没了,天地间的交流断了以后,没有阳光的照射,水蒸气也上不去了,大自然就没有任何雨露的滋润。开始是没有阳光,最后连雨露的滋润也没有了,这就表示生命的循环停止了。

梁冬:如果我们的身体被某些外在的原因给“蒙蔽”住了,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后果。

徐文兵:比如说很多人有干渴的症状,一般治的时候就说得滋阴。我研究李老(名老中医李可)的医案后发现,李老不建议滋阴。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干渴,是因为阳气没有能力把喝进去的水转化成体液去滋润身体,所以他给患有干渴症的人用的还是热药。我觉得他的理论根源就是从这儿来的。

名老中医李可认为:人之所以会干渴,是因为阳气没有能力把喝进去的水转化成体液去滋润身体。

“日月不明”的时候,自然界也没有白露,我们体内就缺少了滋润身体的眼泪、唾液、鼻涕等。这时候怎么办?还得拨云见日,增强体内的阳气,把被“地气冒明”住的阳气给化开。

梁冬:扶阳化阴嘛。

徐文兵:争取把天上的积雨云,让太阳一照就变成雨降下来,这样大地就不干燥了。

雨露是来自于天地的恩赐。

6.“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”

心肾不“交通”,生命有危险

梁冬:接下来是“交通不表,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。”

中医经常说心肾要交,其实就是脑子里面的水下降到丹田后,变成热气再蒸腾上去,这就是人体内的“交通”。如果断了,人的生命就很危险。

徐文兵:天地间是有交流的。其实月亮上也有太阳光照射,地气蒸腾上去就散了,因为上面没有大气层。而地球上有大气层笼罩着,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密闭的小空间。在这个小空间内,天地间就有个小循环。本来是水,被太阳一照就变成了水蒸气,然后被蒸腾上天,越往上,高处不胜寒,水蒸气又凝结成水了。这时候它就好像不走极端,上到一定程度还能下来,这叫交通。如果没有这种循环、交流,交通就阻断了,生命的“交通”被阻断以后,生命也该完结了。

梁冬:在我们的身体里面,这个“交通”的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?

徐文兵:你看,人体的精髓、津液聚集在我们的头脑里,然后沿着脊柱、脊髓下来,下到丹田。“丹田”在哪儿?

梁冬:丹田在肚脐附近。

徐文兵:关元这一带。我们常说小肚子一定要热,小肚子就是丹田。为什么叫“丹田”?小火炉。这样的话,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再蒸腾起来,通过任脉、督脉,再输送到脑子里,这就是一个交通。

中医经常说心肾要交,其实就是脑子里面的水下降到丹田后,变成热气再蒸腾上去,这就是人体内的“交通”。如果断了,要么是精下不来,要么就是精化不成气,蒸腾不上去,这时人的生命也很危险了。

人体储藏“精”“气”“神”的小火炉。

梁冬:在平时,我们要保持头脑的冷静,小腹要温暖,这样人体内才能形成一个内循环。否则“万物命故不施,不施则名木多死”。

平时,我们头脑要保持冷静,小腹要温暖。

徐文兵:天地间的交通被阻断以后,地球上生长的植物、动物的生命也就结束了。别说“名木多死”,即使是没名的木也多死啊。这就是天地不正常时的一种状态。天地正常的状态是“地势坤”,是沉静不动的。而“天行健”是一种运行不止的状态。另外,日月带来的是光明,但是在不正常的状态下,自然界就会地在动,山在摇,然后天不动,没有光明。没有阳光的普照,四处一片愁云惨雾,比如说江南的那种梅雨天,雨一下就是好几个月,这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。

江南的那种梅雨天,雨一下就是好几个月,这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。

7.“恶气不发”

恶气千万别憋在体内

徐文兵:在不正常的天气状态下,人和其他的动物、植物都会闹病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阳气不能通达到体表,阳气者闭塞,而体内的阴寒浊物就会把自己给蒙蔽掉。人会活得不舒服,或者会闹病,甚至会要人的命。这就给了医生们一个指导,如果碰到这种情况,你应该怎么办?

在不正常的天气状态下,人和其他的动物、植物都会闹病。

梁冬:《黄帝内经》讲到这儿的时候就说“恶气不发”,什么意思?

徐文兵:天气本来是清净、光明的,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免疫和清洁系统。其实我们人体每天都在新陈代谢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人体会产生一些废物。这些都是阴寒、污浊的东西。我曾经讲过,天气是清净的,地势是污浊的。这种污浊的东西,我们就叫“恶”,它是需要被阳光、阳气推动,或者是像我们焚烧垃圾一样把它烧掉、化掉。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排出来。与其关门打狗,不如围三缺一,给邪气以出路,这样的话人体才会健康。可是在“地气冒明”——天气不是那么阳光明媚的情况下,阴寒把阳气蒙蔽了,恶毒的东西就会留存在体内。

给邪气以出路,人体才会健康。

北方人习惯了干燥的气候,到了南方以后就会闹出很多病,所以曹操当年征吴——赤壁之战的时候,一个是被火烧,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遇到了瘟疫。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,主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的湿气、浊气很重。

另外,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,我们很多北方的战士在那坚守,结果大家都得一种通病叫什么?烂裆,就是那种恶气发不出来,结果就聚在自己最阴的那个部位。我们有个穴位叫会阴。什么叫“会阴”?

会阴,人体所有阴气汇集的地方。

梁冬:就是所有的阴气汇聚在那里。

徐文兵:就到这儿来开会了。所以很多北方人到了南方后,就会出现阴囊湿疹、烂裆等症状,烂得有人脱皮都脱好几次。

梁冬:这时候拿一些艾灸去烧一会儿会比较好。

徐文兵:在当地专门有一种艾草或者是阳气比较旺的中草药,一般是艾灸,或者是用它煎煮以后敷在患有湿疹的地方。还有个办法叫“晒裆”,就是趁着太阳出来的时候,你啥药也不用,就躺那儿,脱得赤条条地去晒。

梁冬:四脚朝天!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方法,我觉得很多朋友如果有机会的话,在家里面安全的地方,是可以对着阳光晒一晒的。

徐文兵:我在这里说的“恶气”,还只是一种浅表的湿浊,如果一个人在没有阳光照耀的情况下,阴寒、污浊的东西留在体内时间过长,或者留存的部位比较要害的话,会得很多类似肿瘤,甚至是癌症这样的大病。

我见过很多人,他们的生活方式貌似很健康,不抽烟、不喝酒,但是心情很压抑,活得很痛苦,这其实也是在制造恶气。我们经常说:“我可出了一口恶气”,但那种恶气要是没发出来呢?先是一口恶气,再加点儿其他的阴寒物质,最后就长出来一个东西。这也叫“恶气不发”。所以扶阳派绝对有它的道理,你要扶阳派从根儿上论,绝对是“四气调神大论”第二段。你把这一段论出来,解释扶阳派做的所有的事情,都对。

梁冬:据说以前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叫“放血法”,定期放一点血,让“恶气”排出来,古代的西方也有放血疗法。

“恶气”分两种,在没有阳光照耀的情况下,阴寒、污浊的东西留在体内时间过长,就会生湿浊,这是一种浅表的“恶气”;不抽烟、不喝酒,但是心情很压抑,活得很痛苦,这其实也是在制造“恶气”。

徐文兵:知道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,在哪个穴位上放血,这是关键。如果你放错了,你就把你的神放出去了。为什么有的人一见血就昏过去了?因为神出去了,神就在血里呢。

梁冬:那为什么有些人见血不晕呢?

徐文兵:因为他体内的神气足啊,见血就晕的人特别容易受暗示,容易被煽动。

压抑的心情,如同被锁住了心门,不仅活得痛苦,其实也是在制造恶气。

梁冬:那一般来说女青年很少有这种情况,要不然她们不得每个月晕一次?

徐文兵:她出的是恶血,而放血是把本来不应该出来的血给放出来了。

为什么有的人一见血就昏过去了?因为神出去了;为什么有些人见血不晕呢?因为他体内的神气足啊,见血就晕的人特别容易受暗示,容易被煽动。

梁冬:我记得有个朋友说过:“当你头疼得不行的时候,在指尖划一刀,放两滴血,头一下子就不晕了。”

徐文兵:放血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法,但我不常用。因为消毒不干净的话容易造成感染。很多东西如果稍微有点儿闪失,就会出问题,所以我不推荐。

8.“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(wǎn)槁(gǎo)不荣”

该冷不冷,该热不热,人会出问题

梁冬:刚才讲到了“恶气不发”,下面是“风雨不节,白露不下,则菀槁不荣”。

徐文兵:应时而至、如约而至叫“节”。我们讲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,哪天春风拂面,哪天雨水、谷雨,这都有其变化规律的。“风雨不节”的意思就是说,该刮风的时候不刮风,六月天下起了雪,这就是要出问题了。

梁冬:“白露不下,则菀槁不荣”,“菀槁”是什么意思?

徐文兵:“白露不下”前面已讲过,“菀槁”指植物。有句诗叫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,枯了就是凋谢了,颜色变黄了,变黑了。重新披绿、挂青了叫“荣”。“菀槁不荣”就是说在风雨不节、日月不明的摧残下,很多植物先死掉了,死掉以后,草食动物也就没了,紧跟着肉食动物也完蛋了。因为它们之间是个食物链。

“菀槁”指植物。

梁冬:其实,我觉得这一段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说的是天地的变化,它讲的也是我们人体出现这种情况后的一系列反应。

进入秋天后,人体会像植物一样出现很多变化,会表现在末梢上,先掉头发,体毛、腋毛、阴毛都会掉。

徐文兵:进入秋天后,我们人体会像植物一样,很多变化会表现在末梢上,先掉头发,体毛、腋毛、阴毛都会掉。

梁冬:所以,有一天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腋毛开始掉,那你要提醒自己,该注意身体了。

徐文兵:那绝对要出问题的,包括你一洗头发,大把大把地脱发时,赶紧去调整自己身体吧,别折腾了。

9.“贼风数(shuò)至,暴雨数起”

没有谁受得了“贼风”“暴雨”的频频光临

梁冬:刚才讲到了“白露不下,则菀槁不荣”,接下来是“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”。

徐文兵:这一段讲的是天地的一种变态,不是有规律的变化,在“日月不明”的情况下,还会出现阴风、贼风。我们讲过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“避之有时”就是说,虚邪、贼风来的时候是有规律的。比如我们晚上睡着了,阳气收回到体内的时候,如果窗户没关严,贼会偷偷摸摸地进来。而在这种气候异常变化的状态下,贼风就会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刮起来了,而且是频繁地来。什么是“数(shuò)至”,多次频繁地来。

心跳如果低于60次,那就叫“迟脉”,或者叫“缓脉”。如果过了80次,甚至到了90、100次,那就叫数脉,或者叫疾脉。

中医号脉叫“数(shuò)脉”,心跳跳得非常快的时候,我们叫数脉,比数脉还快的叫疾脉。

什么叫“数脉”呢?正常成年人的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~80次。我们讲,一呼一吸之间要一息四至。如果低于60次,那就叫“迟脉”,或者叫“缓脉”。如果过了80次,甚至到了90、100次,那就叫数脉,或者叫疾脉。这是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。

“贼风数至”就是说这些贼风会频频地光顾你,频频被领导照顾还行,老被贼风照顾,那就受不了了。即使你是个健康的人,你也受不了“贼寇”老来袭扰你的边境,是吧?

“贼风数至”就是说这些贼风会频频地光顾你,老被贼风照顾,身心肯定就受不了。

梁冬:“暴雨数起”这句话该怎么解释?

徐文兵:我们经常说,该下雨的时候要下雨。但这种雨是暴雨,就是短时间内大量下的雨,暴雨也属于阴寒的东西。而贼风虽然属阳性,但它跟身体的振动频率不一致,会影响到身体的很多运动、变化。比如说受了贼风以后,它会让你产生一种震颤,还会让你的某些部位产生麻痹感,所以有些人会出现面瘫,有些人则会出现面部神经或者嘴唇不自主地抽动等症状。

暴雨也属于阴寒的东西。

梁冬:有些老年人在睡觉的时候吹风扇,一醒来毛病就出现了。

徐文兵:这就是人造贼风惹的祸,我们前面讲的还不是人造贼风,是天然变化的一种贼风。

10.“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绝灭。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”

环境再恶劣,人也有生存之道

徐文兵:“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”,这句话是对所有不正常气候变化的概括,就是天地四时变化不按照四季生长、收藏的变化规律走了,这时候很多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。

没长到头就死掉了,这叫“未央绝灭”。

什么叫“未央”?就是说生物的生长还没达到高峰就死掉了,夭折了。“央”是极点、顶点的意思。人、动物或是植物,有了生,还没长到头就死掉了,这叫“未央绝灭”。

梁冬:所以它叫“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施,生气不竭。”

徐文兵:尽管生长的环境这么恶劣,但那些圣人“辨列星辰”“逆从阴阳”,能够在不正常的气候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。通过一些人为的因素,在这种剧烈的“折腾”中找到一种对身体有益的方式,以保持身体的稳定、健康。

梁冬:他们其实是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和功能。

徐文兵:外面怎么变,他们能感应到,也跟着变,他们绝对不会说一根筋儿地生活。

梁冬:“身无奇(jī)病”还是“身无奇(qí)病”啊?

圣人绝对不会一根筋儿地生活。

徐文兵:苛。

梁冬:但是我这个版本是奇。

人的生命有时也要向一片树叶学习。

徐文兵:错的。我们读书的时候是“身无苛病”。

白话文最可恶的地方,就在于它老把一组近义词叠在一块儿用,最后闹得意思含混不清。

我们经常说苛刻,那“苛刻”意思是什么?白话文最可恶的地方,就在于它老把一组近义词叠在一块儿用,最后闹得意思含混不清。我们理解“苛”的时候就容易理解成“刻板”的“刻”了,好像这人很刻薄的意思。

孔子说过一句话,叫“苛政猛于虎”,“苛”是什么意思?

真正的“苛”是细的意思,就是说分得很细、很小的那种条目。比如说,秦朝法家治国,你偷一袋谷子判什么刑,偷几颗瓜判什么刑都列得很细,这么治理国家就叫“苛政”。

“苛”是细的意思,就是说分得很细、很小的那种条目。

梁冬:现在很多企业里面都列出了太多的管理条目。

徐文兵:公司应该是粗放式管理,比如说有种管理方式叫“目标管理”,最高的管理方式是不管,那是更高层次的管理。

所以,“苛疾不起”就是见微知著,见一叶而知秋。圣人能够及时捕捉到天地之间气的异常变化,然后根据这种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生活。比如说,该有阳光而没有的时候,那我就在家里做做艾灸,或者点把火,睡睡火炕,这样我们的鼻子就不会堵住了。如果这会儿你还在那儿喝着冷饮、吃着冰棍儿,对不起,你的身体没毛病才怪。

公司应该是粗放式管理,比如说有种管理方式叫“目标管理”,有的管理方式是不管,那是更高层次的管理。

梁冬:所以叫“和于阴阳”,“和”也就是“调和”。

徐文兵:我总在强调,要帮助大家恢复“知觉”。当你没有感觉的时候,你应该有知。当天不明、日月不明、地气者冒明,阴寒太重的时候,那你就得用点儿辛温散热的东西来保护身上的这一团阳气。

圣人能够及时捕捉到天地之间气的异常变化,然后根据这种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生活。

梁冬:这也是一种中庸之道,就是说寒的时候,你要努力让身体暖和一点;热的时候,你就要努力让身体凉一点,达成中和。

徐文兵:中医其实就是一门调和的学问。

11.天气反常,人不能反常

梁冬:本来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气候变化,日升月落都是有规律的。但很多时候大自然不是这样的,比如说,夏天不热,出现了冬天的气候现象,秋天不凉还像夏天一样炎热等等,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对应?

北京那么多跟非典患者亲密接触的出租车司机,没一个得非典的,为什么?

徐文兵:非典那年,那是湿土特别重的一年。一般来说,北京每年的春天都有沙尘暴,但那年一点儿沙尘暴也没有,当时我们还暗自高兴,没想到湿气就来了。湿气来了以后,患有非典的人都住在医院的地下室,空气不流通,而且地下室一天里要洒几遍消毒水,闹得湿气更重。但是北京那么多跟非典患者亲密接触的出租车司机,没一个得非典的,为什么?因为他们开车的时候窗户开着,吹着风的。那会儿正是春夏之交的时候,老吹着风,风能胜湿。所以,在湿气、浊气特别重的时候,你就把风气引进来;而到了阴寒特别重的时候,你就把阳气引进来。要知道五行是个轮回,它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。如果你有这种“知”,那你就能处理这些问题。如果你无“知”,那你最好有“觉”,在湿气特别重的时候,注意吃点儿辛香、发散的食物。

在湿气、浊气特别重的时候,你就把风气引进来;而到了阴寒特别重的时候,你就把阳气引进来。

梁冬:如何化湿?您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建议?

徐文兵:少吃过于甜和油腻的东西。另外,吃饭的时候多放点儿紫苏叶,如果你要出去旅游,吃海鲜的话,带瓶藿香正气水,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化湿气的东西。出去的时候,兜里最好装几瓣蒜,“装蒜,装蒜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
梁冬:“装蒜”是怎么回事?

徐文兵:古代有种服气疗法,就是把那些带有气味的药装在身上去避邪、避秽。除此之外,它还能振奋我们身体里的阳气。你吃蒜,怕别人闻着味儿不好,那你可以装瓣蒜在兜里,效果也差不多。所以,“装蒜”是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
“装蒜”是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
梁冬:装蒜怎么装?

徐文兵:装兜里不就完了?

梁冬:那要把蒜剥开吗?

徐文兵:剥开,要不剥开,它就没那个味儿。

梁冬:那能不能把它捣碎了贴在肚脐或是别的地方?

徐文兵:但那样的话,效果就比较“狠”,容易刺激皮肤长出来一些水泡,所以一般我不提倡。

像青菜一般都偏寒,所以炒菜的时候,我建议大家最好用蒜蓉去炒。先放些蒜末进锅里,煸炒出蒜的香味儿后,再把菜放进去,这样也能化湿气。

博客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,赶紧抢个沙发~
发表评论
说明:请文明发言,共建和谐网络,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。